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窘迫的大学生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难,所以收费很低。可是他不知道,朋友菲立迪希为此支出的房租,远远超过了他的授课收费。

    同时关心着爱因斯坦的,还有一位塞尔维亚姑娘米列娃·玛丽克。

    每当教授走进教室,一号座位上多数是一位女同学坐着。每次向老师提问质疑最多的,也总是她。这个说话带着塞尔维亚口音的姑娘就是米列娃,她那双蓝色的大眼睛里透出的都是问号,显得格外纯真。

    爱因斯坦发现,她提出的许多问题是很有深度、有独到见解的。不知怎么的,爱因斯坦的视线,老是在她那侧面脸部秀丽的曲线上停留。

    有一次,米列娃提出一个导出常量的问题,教授让爱因斯坦解答。爱因斯坦在黑板上列出方程式,很快得出了解。

    教授问米列娃看懂了没有,她站起来说:“教授,爱因斯坦同学三分钟里面,提了十五次裤子。”同学们哄堂大笑,也把这一对年轻人笑到了一起。

    爱因斯坦和米列娃都是图书馆的常客,他俩总是坐在一起看书。图书馆内严禁喧哗,他们探究问题时,总是写在纸上。两人靠得很近,爱因斯坦闻得到少女青春的气息,觉得这个时候脑子也特别灵敏好使。

    他们之间的友谊转成爱情是那么顺理成章,一点也不浪漫。他们的志趣都在做学问上,他们相约毕业以后自立了,就结婚。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的爱情,就这么定下了。

    在这一时期中,父亲和雅各布叔叔开设在帕维亚的工厂失败了,不得不在1895年进行债务清理,家里投入这个企业的资金大部分都赔光了,雅各布在一家大公司找到了工作。这时,父亲则决定要在米兰独自重新再开设一个工厂。

    爱因斯坦为这个新的冒险计划警告了父亲,然而没有用处;他还去探望了一位在德国的叔叔,要求他不要再作经济支援,这位叔叔也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于是,爱因斯坦的家又迁回了米兰,开始了新事业。两年之后,父亲又不得不关闭工厂。

    从1896年到1900年的整个学生时期,爱因斯坦的家庭始终处于经济拮据的局面。爱因斯坦只得依靠几个舅父,获得每月大概100法郎的生活费,此中还要每月节约20法郎来交付入瑞士国籍的证件费。

    爱因斯坦最重视的事情就是读书。在他租的那间房子里,书桌上、椅子上、床上到处摊满了书,房东太太看了直摇头。

    书,书,到处是书!读书,读书,直读到眼睛发花头发昏!直读到肚子叽里咕噜叫,爱因斯坦才会到小巷里的那几家小饭馆、小咖啡馆去胡乱吃些东西。有时候,干脆三顿并作两顿,因为爱因斯坦觉得头脑比肚子更饥饿。

    我的一句话感受

    大凡取得伟大成就的科学家,在青年时代,都经历过一种艰苦卓绝的、英雄主义的生活。爱因斯坦也不例外!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