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致年轻同学的信(3)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地回答,有的。他们都是些高尚的可敬的人。比如现在日夜奋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们,便都是为了大家,为了别人,而不顾小家利益的可敬的高尚的人们。

    但依我想来,时代毕竟不同以往了。无论个人的能力多强,也是难以造福全社会的。全社会的文明进步,那是要通过集体的、集团的优势整合的能力来推动的。而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责任感,也许正是通过其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与某一集体其他成员的关系逐渐形成的。我不相信一个对至亲者比如父母兄弟姐妹都少有责任感的人,在集体中会对其他成员有什么奉献精神。我更不相信,如果一个人对集团中的其他成员毫无相互责任感和温爱之心,他会是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大责任义不容辞的人。当然,个别的事例是有的,我们这里谈的是普遍。上一堂课,坐在我身旁的锦州女孩咳嗽不止,甚至跑了出去,而我们的晨晖同学立刻奔去表示关心。这个细节也使我感动啊,并给我留下深的印象。晨晖的这一举动,使我们选修班这个集体,体现出了一种温暖。几乎你们平时一切良好的表现,只要我看在眼里,心中都会感动,并且由此更爱你们……

    德术,在给你的信中,为什么说了这么多别人呢?这乃因为,我特别重视一个人有无亲情责任感这一点。从前我们不重视这一点。那是不对的。亲情责任感体现在你身上最为强烈。你与其他同学不同,你不是独生子女,你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你不打算考研了,除了为父母着想,也是为了早日参加工作,能供妹妹上学。毫无疑问,你还有一个愿望,早日用自己的工资为家里盖一间像样的房子!关于你的家乡及你的家,已有同学去过了,我们也从你一切的写作中了解了。我想,我们应感激你通过你的写作,使我们了解了发展中的中国的另一部分现实。它在减少,但还令人遗憾不安地存在着。了解这点,对每一个中国人尤其大学生很重要!因为,你们中如果有人以后有了为社会多做贡献的能力,那也许将是和大学时期的这些了解有关的。在今天,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肯把自己穷困的家境写出来给人看的。原因不言自明。而你有勇气写出来,并且你写得满纸真情。故,老师对你的特别关注,未尝不包含着敬意。我想,我们大家都会这样相信--倘我们的俞德术稍有能力,是不会拒绝为自己穷困的家乡做一份贡献的。倘他以后成为富人,一定会为家乡盖起小学和中学的。你对自己亲人的责任感,使包含老师在内的我们大家对亲人的责任感,在以后的某一天可能升华为一种更具内涵的责任感。

    下边就该谈到你的《父亲》了。

    《上海文学》的编辑来信认为,《父亲》不像小说,像散文。而作为散文,又太长。

    这位编辑是我的朋友。她说得对不对呢?也不见得全对。因为当年我的《父亲》也差不多是类似的写法,发表后获了全国短篇小说奖。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也是被视为短篇小说经典的。不以所谓故事来构成,以写人物为初衷,这样的小说,古今中外范本很多。但我这位编辑朋友的话,又有很对的地方。那就是,作为一份刊物,都是分了栏目的。既有小说栏目,也有散文栏目。两个栏目每期并存,对所发作品,自然便会有文本特点的要求。也就是说,要求发在小说栏目的作品,其小说特征应是鲜明的。而以这一点来看《父亲》,它的小说特征,就不如《少年与邮差》、《午夜》和《天意》鲜明。我在谈到《午夜》时,为什么用了“正宗”二字来评说呢?因为它小说之文本特征鲜明。还有你的《少年与邮差》和同江的《天意》,它们之小说文本特征鲜明于何处呢?那就是--不但有情节,而且情节有转折。有转折就有起伏。恕我省略跌宕二字。其实《午夜》是有跌宕的。小说中人物之一驾车撞人了,于是倾家荡产,这是情节;他的朋友在午夜重蹈覆辙,这是同样情节陡然转到了另一个人物身上;作为朋友的人物劝其干脆将伤者轧死,后者起初怕受天谴,但终于那么做了,情节在这个过程中起伏之,跌宕之;又有了后来知道轧死的是自己妻子的情节,以及最后杀了自己朋友再自杀留下一桩谜团重重的疑案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同江的《天意》,也有这一特征。《父亲》,考大学这一件事,构成了情节。第一年落榜,是谓转折;第二年迟迟未收到通知,是谓对转折的进一步铺垫。然而,铺向哪里了呢?如果铺垫出了另一新的情节,那么将有跌宕出现。但没有,一接到入学通知,小说全部起伏的因素,宣告平息。于是只剩下了一家人以及读者对外出的弟弟的思念,结尾弟弟也回来了……

    你写的更是生活。但作为小说而言,接到大学通知书,一直到入了大学,到写这一篇小说时为止,弟弟仍杳无音讯,索性以悬念结尾,或便像小说了。小说应“高于生活”这一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小说为了保持其文本的特征,当对生活进行“改造”。“改造”得如何,即创作性也。

    我曾讲过,小说是需要技巧和经验的。这是它不同于散文的方面。但我仍认为,《父亲》写得很好。

    普遍而言,同学们对小说的文本特点还都不太善于驾驭。这没什么。我以为。谁都不要因此妄自菲薄。大家进步都很快。

    若提笔想写时,掂量来掂量去,素材不足以构成小说的话,不必非写小说。

    我给你们讲小说,其实主要是培养你们另一种思维方法。而你们不必拿小说难为自己。

    你的第二篇作品,应交我看看。你的那一篇《我的初恋情敌是我的弟弟》,我当时曾在课堂上说,没什么值得改的价值。现在想来,武断了。其实也可以改,而且能改好。

    它的基本内容无非如此:少年暗恋上了村里一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少女。这是人间常态,许多人都有此经历;孰料,自己的弟弟也爱上了那少女。兄弟俩因暗恋相互猜忌、嫉妒,但毕竟是手足,于是还暗中相让,而少女浑然不知……若干年后,少女嫁走了,小村对于兄弟俩更没了美好的色彩……再若干年……嫁作他人妇的少女回村了两次,然已失去当年少女时的水灵,憔悴如中年女人,那是被穷愁的生活改变的。已是大学学子的“我”,应与当年的恋人有短暂接触,那种情形、对话,你自己去想象。

    该注意的有几点,第一,她对“我”兄弟二人对她的暗恋,始终浑然不知。正因为这样,成了大学学子的“我”又见她时,她或许会因为已婚了,便完全以长辈的口吻跟“我”说话了吧!第二,弟弟年龄太小,对她的暗恋,当纯粹是儿童式的,半懂不懂,朦朦胧胧,却又因是弟弟,便理所当然地认为哥哥什么事都该让着自己。第三,兄弟间的矛盾、冲突、和好以后,仍有一次同时见到她的情形,要写出一方浑然不知,而兄弟俩心照不宣的情况之下,三人间的微妙对话、神情、细节。第四,再见到被生活改变了的她时,弟弟内心的情愫波动,似应强烈于哥哥。我想,结尾应该是这样:长大了的弟弟,独自号啕大哭;而身为大学学子的哥哥,不知如何安慰。村子到那时只剩下了老弱病残,年轻男女都到外地去了……

    对你,这次就写这些吧!相信你能改好那一篇……

    致杨蒙蒙同学

    蒙蒙:(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