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0、第三个世界18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哥儿, 你且过来。”站在城楼前观望的永平帝微叹了口气。

    何安移步, 望向城楼下,那是数不尽的灯火,热闹喧哗的街市, 丝竹之乐悠悠传到耳边, 愣呼呼产生一种魔幻,玄妙的观感, 台上的人在演, 坐下的人也在演。

    人已入戏, 难以离场。

    “你看,这楼下的百姓,是如此的欢乐。”男子语气带着感慨,又道, “当年,我晋朝初立, 力反前朝, 大开科举,取天下之英才。这一步, 做的实在是太对了。”

    “民虽以食为天,但明学识之重。重教化, 民之福也。”何安立于他身后, 缓缓开口道。

    “当年,我初遇范相,为之心折也。只是, 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后来便也就罢了。只是,宴儿,我知道你是个沉稳内敛的性子,若到那一日,好好过吧。”永平帝转身,看向身旁这个神色自若,却又隐隐含着几分悲悯之意的孩子,心中突然就淡定了,困扰了自己那么多年的事情,也终究该有个找落了。

    “至于兄弟几个,也都需要你看照。二哥心大,却忠义,三哥聪慧敏捷……至于四哥,他还小,你也无须和他计较。”说到这里,永平帝又叹了口气,轻声道,“做个闲王,又怎么不好。我朝,不似前朝,争纷不断,必受其乱。富贵在天,生死有命,位高而责重,有时候,我在想,若是我只是个闲王……”永平帝的目光越来越缥缈,仿佛回到了当年,他在家中听到朝中郑太后选择了他的时候,父早死,已识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但依稀有那么几分少年的轻狂。

    初为帝时,胸中抱负,如烈火,如巨波,燃烧着,翻腾着,炽热无比,又得贤才知己,遂奋发而向上。

    无数个日夜,听他之语,学治国之道,谋求一个机会。然而,还是错了呀。

    错的太深,错的太晚,只能追悔莫及,不曾相见相识。

    英君贤相,早就再也不是了。他如今待去了后,又有何声名。也许,这几年来,恐是随了他们的意,倒是不会过分追究了。

    “元宵过了,科举将至,又是一阵忙活的时候了。”永平帝恍惚出声道。

    望着盛世烟火,忽然就想起当年,夜游灯市,嬉嬉闹闹,见得他那严谨之名的太傅,与朋友游玩赏灯,言笑晏晏。

    原来,竟是已经二十四年了。

    那年,朝中传来远在灵州的他的死讯。据说那日他骑了头驴,行走在乡间,忽地停下,悠悠对天一笑,只说了句“未曾悔矣!未曾悔矣!”。后突然恍惚无知,遂被家人寻了回去,晚上长叹一声后,便去了。

    他竟是这样就去了,死亡原来就如此的简单。

    远处,正宰同平章事于真,副宰参知政事温如成随着几个一同入宴的大臣们,互有交谈,谈及元宵,竟是互相提议做起诗词以助兴。

    席间众人多是科举一路考上来的,起初晋朝科举沿袭前朝制度,重诗赋墨义,但很快士大夫们便发现这样的取士标准弊端过大,转而注重议论。

    起初,进士科取士主要是诗赋,诗更是重中之重。后来随着时间转变,虽有争论,但进士逐渐不依赖于诗赋,而是以策、论兼考之。但总的来说,诗赋仍是取士最关键的标准。

    直到二十多年前的由永平帝与当时首辅范纯掀起元泰新政,断然否决了过去的惯例,进士科只考策论。当然新政实行没多少年,那些颇为激进的举措,早已经废除的一干二净。

    但如今,策论已经越来越受到朝廷的重视,元泰新政结束了以往单凭试诗赋取士的格局。科举取士中最受重视的进士科诗赋,策论二者地位变成同等重要。

    因早年间的科技取士重诗赋之风,如今的大臣们也有不少是当年科举遗漏下来的臣子,因此,吟诗作词,个个基本都是好手,拟了韵脚后,众人便洋洋洒洒吟诗起来。

    你来我往,推杯换盏,欢声不断。

    “待琼林宴一过,我便宣你回宫。”永平帝转身,望了一眼远处相谈甚欢的大臣们,低声重咳了一声后,又道。

    “不必慌张,也不用担心太多。爹爹老了,朝中之事,宰辅看待的多。日后,你也要多听从宰辅的建议,不要过分固执己见。”

    权力,当握在手中,也许起初会胆怯,但最后更有可能是肆无忌惮的挥霍。

    一人之力,难以胜天下大势。

    文臣势大,也许,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平衡的君王。至于其他的,他想不到,也不愿意去想。他只需要守着他所爱,所关心,所希翼,其余的,恐怕是管不了太多了。近些年来,他总觉得这身体也越发的不听使唤了,精力大有减弱。许是当年之事,终是让他心里留下了疙瘩。

    当年,那游侠作难民图,冒着必死之心进谏,他见图中百姓之苦,潸然泪下。

    终是收了心思,弃了新政,开始不作为。

    如今看来,也没什么不好,不过是心灰意冷,再无拼搏改进之心。

    “爹爹,若有一天,我……”何安低了低头,垂眸道,“我错的太多,你会怪我吗?”

    永平帝听了后,愣住了,突然又一笑。

    他这个孩子,很少相处,本以为是个懦弱的,没想到竟是如此直白大胆。少有人在他面前如此这般说话了,关于皇位之争,他怎么可能不晓得几个皇子们,心里还是存了那几分心思的。只不过,被他压着,被祖训压着。

    早些年,他的确存了立自己心爱的女人的孩子为皇子,只是,终究是拗不过朝廷。

    面前这个,不好不坏,但终究是占了大义的,而且他是个心善的,如同他的母亲一样,私心并不多,也只有这样的人,他才能安心。

    前朝灭朝之祸,一在于地方分权过多,二在于朝野皇位之争。起因便是前朝立国之初,为争皇权,兄弟相残,父子相谬,导致后期多年来,储君之位不稳,每一次君王的上位皆是血雨腥风,纷争不断。

    前朝的灭国,也同样是因为争皇位所引发,几个皇子为争夺帝王之位,无所不用其极,纷纷联络地方大将,分立相斗,结果个个损失惨重,越斗越凶,到最后大将自立为王,皇子们反而成了阶下之囚。

    可以说,晋朝立国之初,就吸取了这个教训,在继承人的选取上,着重贤德正统,而非武力争斗。

    兵将过分掌权,为争夺天下,战争不断,国土分裂,百年间来,百姓饱受战争之苦,生活困难艰辛。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大哥儿,你要记住。这江山,并非是我楚家之江山,这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万万不可,一意孤行。”直到最后,永平帝依旧循循嘱咐道。

    “爹爹,孩儿懂得了。”何安面色温和,轻声回语,带着几分谦恭。

    永平帝看了面前这个相处不多,背脊直挺,温文和雅,文人气十足,看起来总是少了那么几分魄力的孩子,笑了笑。

    其实,魄力有那么重要吗?

    他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