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1、第31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农历三月, 杏花吐蕊, 正是春闱放榜日。

    林家的人都特别淡定,林如海已经带着黛玉林玦姐弟回了扬州, 林管家倒是留在了京城陪着夏安然等成绩, 夏安然这些日子过得倒是挺愉快, 没事喝喝茶, 和薛蟠宝玉聊聊天, 出门逛逛,或是和同窗们一同踏青游玩。

    毕竟考试考完等成绩的日子最让人愉快了。

    有时候贾宝玉薛蟠二人看他这么心大,也是很无语的。

    就连贾宝玉都忍不住摇头“枉我自以为我已经够洒脱了,没想到夏哥哥比我还甚。实在佩服佩服。”

    夏安然笑着不搭理他,只是催着他赶紧落子,他们正在下棋,夏安然是个臭棋篓子, 贾宝玉也是, 两人下出来的棋若是被外人看了定是要唾弃的。

    但是这两人菜鸟互啄却玩得挺开心。

    薛蟠棋艺尚可, 看着这两人乱七八糟的棋盘经常会感觉到眼睛一辣,只想眨眼避开。

    更别提冯渊了, 这位读书一般, 但是所有的雅好却都是会的。

    夏安然的棋艺是林如海教的……本朝虽不讲究什么琴棋书画, 但是该会还是要会, 否则出去还怎么清谈?怎么和别的文人一起玩耍?起码要会几个吧?

    一开始夏安然是几个一起学的,最后林如海劝他放弃棋这一道。

    围棋,围而攻之, 是文人间不见刀光的斗争,方寸之间便是战场,却被夏安然完成了小孩儿的玩物。“这般没有心机!”林如海戳着小夏安然的脑袋,恨铁不成钢。

    但是这自然是无法改变的,好在夏安然在琴之一道有些天赋,勉强可听。

    书便不提了,中庸而已,画亦是不行,模仿可以,但是没有意境,没灵气。

    倒是骑射还看得过眼。

    自打贾宝玉开始跟着薛蟠夏安然混在一起后,贾政对他的态度倒是缓和了些。

    夏安然就不提了,尚未及冠便中了举人,才华是很不错的,薛蟠最近的所作所为也让人看得过去了些。

    薛家铺子最近顺着春暖,慢慢自上京跟着商队一路辐射开,现在已经开了十多家分店了。

    也如夏安然所料的,大罐子的料粉卖的比散装更好一些。

    等尝过滋味之后,再买散装的已经很少了,比较多的是街坊邻居买了一罐子回家,各自分分,算下来的价格也是要比零碎买便宜的。

    薛蟠投入进去的金银现下慢慢回了本,他原本微胖的身子随着这些日子的奔波也稍稍消瘦了些,露出了一双长的还挺好看的凤眼。

    这人颜值上来了,又有了本事,别人对他的态度也好了几分,他最近社交时候明显感觉到了这种善意,人也慢慢跟着改了,过去的霸道脾气在这段时间内被磨去了不少,人也变得沉稳了起来。

    薛夫人背着他不知道抹了几次眼泪,薛宝钗也是很高兴的。薛家人都感谢带来这一番改变的夏安然,等林家回了扬州后,还留在京城的薛家便和他加多了往来。

    薛蟠和冯渊今日来自然是陪着夏安然等放榜的。

    林如海贾敏一走,能陪着他的就剩他们这些友人了。

    他来的时候,夏安然正在和贾宝玉下棋,两个臭棋篓子斗得正兴起,哪里高兴理会他,薛蟠也不见外,林黛玉既然已经回了扬州,这府里就没了女眷,三人聚会更为方便,所以现在他们几个人要聚会都是跑来夏安然这儿的。

    已经入春,林家的宅子装的雅致,一片江南园林的风格。

    薛蟠看着看着,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对冯渊说“我倒是有些想家了。”

    他所说的家自然不是薛家在上京的宅院,而是在金陵的薛府,冯渊知道他的心情,走进了些,二人一齐看着林家正冒绿芽的香椿树,他亦是金陵人,跟着薛家跑来了上京。连过年都不曾回去,自然也是想家的。

    只可惜他家中已经无人可思了。

    孑然一身的冯渊潇洒之余也不是不慨叹的。

    “我三月底欲回,”他轻轻说“同行吧?”

    “好。”薛蟠点点头,再抬头,“我……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吧?”

    冯渊笑着点头,看着这人眼神略微闪烁的模样,正待安慰他,就听马蹄声疾驰而过,伴随着还有呼喊“捷报——”他一愣,一拍薛蟠的肩,“赶紧叫夏弟出来,怕是报榜的人来了!”

    这一行的确是报禄之人。

    在春闱放榜后,会有专门的报禄之人骑着快马自京城几个主干道和书生集会的茶楼旅舍经过,他们一边起码奔跑一边重复着考生的籍贯和成绩,声音洪亮,凡是在这儿住着的人都能听见。

    这一声声的捷报,就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声音了。

    正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其后会有抄录了考榜的队伍直扑向考中之人所居的楼舍,这些人都不是官方队伍,是来讨赏的,给或不给全看考生自愿,但是一般这情况即便考生手中拮据,其友人或是旅舍、茶社老板都会给赏金。

    对这些人来说稳赚不亏,一为报喜,二为赏银,何况他们这也算提前给朝廷未来的栋梁们结一个善缘了。

    等榜单张贴后,才会有官方队伍带着仪仗队施施然找到正主,发放正式的名录并且告知殿试时间、杏林宴时间等信息。

    如果要问,这些非官方人员是怎么找到考生所在的?呃,他们虽然声音洪亮,但是耳朵也很好啊,捷报之后如果哪儿爆发出了欢呼之声,他们就知道了考生在哪儿,起码报禄之人回去后就会告知第二波人考生的位置。

    当然也有路道粗的能直接从官府这儿拿到名单和地址,那就直接冲向那儿啦。

    毕竟每个学子抵达上京后,是必须留下住宿旅舍地址不能乱跑的。

    每到这时,住着学子的旅舍茶社老板都会备上足足的烟花爆竹,一旦自家旅舍有人得中,就放鞭炮,哪儿最响,下一轮春闱这儿人气就最旺。

    像夏安然这种自己有住宅的,就有些吃亏了,因为林家的宅子并不在主干道上,只能隐隐听见报禄人的叫声。

    不过沉稳可靠的林管家早就派了小厮去看榜,此时榜单刚刚张贴,等小厮看完了跑回来,估摸着还得要两炷香时间。

    夏安然本人倒是非常淡定,他就是有点想批评这朝代制度下头的唱名制度,真的是,太会吊人胃口了,就和小学老师发试卷似得,有什么不能直接发试卷呢,每次都要一个个发。

    每次都要等很久才等到自己,那时候的小心肝就扑通扑通乱跳……就像现在一样。

    好吧他其实也没有那么淡定啦,还是有一点小紧张小兴奋的。

    夏安然摸摸胸口,想了想,反正等着的时间还有很久,再一看门口已经排排坐了三个人,薛蟠,贾宝玉,冯渊坐着在那等,竟然比他这个当事人还紧张。

    他眨眨眼,转身就走去了灶间,让厨娘拿出了之前炒制的苔条花生,还有花生、果仁什么的,就在院子里面放了下来,招呼三人边吃边等。

    这等悠闲淡定的样子,让三位学渣都有些不忍直视。

    “夏兄……”冯渊好歹被逼着读了几年书,有个秀才的功名,他实在有些看不透这人到底怎么想的,“你,你这是,太有信心还是……”

    夏安然塞了一把花生在他手里,示意:憋说话,吃就是了。

    冯渊潜意识的接过苔条花生,塞了一口进了嘴里。“唔!这个好香啊。”

    那是,夏安然有些得意“这是苔条,前些日子恰巧遇到了南边海边来的商队,见他们有这个卖,我就买了些回来炸着吃,多吃点,吃这东西能防大脖子病”

    听到这话贾宝玉就好奇了“这是缘何?这是药吗?”他一边说着一边将苔条放进嘴里,又香又脆,夏安然还撒了糖,滋味可美。“唔!好鲜美!”

    夏安然想了想,道:“是那商队之人说的,他们那都吃这个治大脖子病。”

    他自然不太好说因为海苔里面含有大量的碘,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大脖子病还真的很常见,夏安然生活在现代已经很久没有听过得这个病的人了,尤其中盐集团在盐里面添加了碘之后。

    后来等生活条件好了,大家纷纷又碘摄取过量了,又出现了无碘盐。

    这个世界的人民自然没有这个意识的。他们只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病,因为医生也能治,也不会死人,大家都没什么防治的意识。

    不会死人吗?当然会死……甲状腺作为人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它出了问题,人还能好?

    只不过慢性病这东西,得了病也没有感觉,加上这时代人的寿命本就不长,又多半是死于并发症,所以没有引起关注而已。

    他敲了敲碗“怎么样,这个挺好吃的吧?”

    “好吃。”薛蟠攥了一把在手里,往嘴里一丢,嘎吱嘎吱嚼碎了,眼睛都欢快得眯了起来,然后他灵机一动“咱们要卖这个吗?”

    冯渊闻言一挑眉,细细尝了尝,一皱眉“这个……配方似乎太过简单?原材料也不贵?售价是否极其低廉?”

    夏安然点点头“就海苔、花生、糖,盐,的确很简单。”也非常容易被仿制。

    但是夏安然要的就是这个被仿制,人人都知道他用的材料是海苔,即便要仿制,也得买了海苔放进来,在这个普遍缺碘的时代,这东西的普及,应该能改变一些人的身体状况吧。

    贾宝玉倒是没他们想那么多,他吃的高兴“我觉得这个挺好吃,夏哥哥你们若是卖,我定然会去买。”

    “是挺好,适合下酒。“薛蟠咂咂嘴,对冯渊说“材料廉价也无妨,我们可以当个添头卖,也不拘赚个多少,不亏本就成。”

    闻言,夏安然笑了“怎么会真让你们亏本,这个就当做是个零嘴售卖,实则也是一个调味料啊。”

    “咦?”

    他指指海苔“这个,我是炸过了,便成了这爽脆的样子,若是直接熬汤也是很美味的,也能取这个磨成粉,当做佐料,都是可以的。”

    他又自一个篮子里头取了一团饼状的黑褐色物体,一拿到他们面前就嗅到一股子海腥味,贾宝玉登时跳开,捂着鼻子道“夏哥哥,这是甚?这味道怎这般,这般……”这个没见过海的孩子皱了皱眉,寻找着形容词,最后还是用了“腥臭不堪?”

    听到这话,薛蟠倒是凑过去仔细嗅了嗅,他咦了一声,却有些犹疑“这,这莫非,是紫菜?”

    他生长在富庶的金陵,又离海边较近,曾经倒也是吃过这个的。只是记忆久远,那股子鲜味至今都有着隐约的记忆。

    “准确来说,是昆布。”夏安然倒不意外薛蟠知道这个,我国自元朝就有了紫菜养殖记录。薛家又是商家,见过这个不让人意外。

    他示意小厮端来了一个小炉子,加了水,将这黑褐色物体丢进了水里,盖上了盖子“等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