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5章 平定冀州(4)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后期的公孙瓒非常有意思,很多言行都匪夷所思。

    汉献帝建安三年,袁绍传书给公孙瓒,想跟他释和,公孙瓒没有答复,反而增强守备。袁绍于是大兴兵攻打公孙瓒。先是公孙瓒一别将被围,公孙瓒不肯相救,说:“救一人,那以后众人都会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战。”等到袁绍来攻时,公孙瓒的界桥别营自度不能自救,而公孙瓒必不肯相救,众人或降或逃。袁绍直接攻到了城门前,公孙瓒派他的儿子公孙续向黑山黄巾军求救,又想亲自率兵冲出重围,占据西南山,仰仗黑山军,切断袁绍军的后路。长吏关靖劝谏他说:“现在您的将士都各怀叛离之心,已无力再战,他们之所以能固守是顾惜他们的故乡老少,而把将军您当成主心骨,将军如能持久坚守,袁绍自然会退兵,四方军队一定又可以会合了。若将军现在弃易京而走,军队会失去后镇,易京覆灭指日可待。将军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么成就事业呢?”公孙瓒于是决定不离开易京,等待其子搬来救兵,内外夹攻袁绍。

    汉献帝建安四年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相救公孙瓒。援兵还没到,公孙瓒秘密派人送信给公孙续,让他率五千骑兵于北隰之中,举火把为应,公孙瓒就从城内出战。袁绍劫得了这封信,如期举起火把。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袁绍设伏兵袭击公孙瓒,公孙瓒大败,又回到城内坚守。袁绍于是掘地道到城楼下,毁坏其望楼,渐渐到达中央的土丘。公孙瓒自料必败无疑,先杀掉自己的妻子儿女、姐妹,然后引火自焚。

    可怜可悲的公孙瓒。现在,历史发展的轨迹因为刘硕的到来发生了变化,也给了公孙瓒一个新的机会。

    双方都不知对方底线,摆开阵势便是一阵冲杀,双方血战一场,各有损伤。随后,公孙瓒的两个拜把兄弟带兵来援,可惜尚未合并一处,便被刘硕设伏,搞掉了一半人马。不管怎样,随着援军陆续到来,公孙瓒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形势对黄巾军非常不妙。刘硕见势不妙,开始急需向前进军,想调动汉军主力,寻机各个击破。鉴于黄巾军的厉害,一路是各县守将纷纷避让,有的干脆投降了事。黄巾军杀到列人,守将吴章吓得终日不敢出门,最后居然悬梁自尽。而在以坚城著称的易阳,黄巾军更是不废一兵一卒,轻松取得。在曲梁,黄巾军遭到了真正的反击,死伤数千人马。进城后,恼羞成怒的黄巾军进行了大肆破坏。曲梁有不少文化遗迹,但黄巾军都是大老粗,谁管得了这些。正在气头上的他们,差点进行屠城。即便刘硕有所约束,但是黄巾军依然纵火焚烧,大批建筑物被烧毁。好在城内百姓未曾受损。“毁邑署、武庙及第一山资福寺、安澜宫”,据说太平军军纪严明,虽烧城而民“未甚受害”。在沙河,先锋张合带领5000人马击溃上万守军,继而攻入县城。该县县令带领手下数百名将士宁死不屈,和黄巾军展开巷战,最终身亡,黄巾军攻下了这座城池。

    随后,黄巾军不顾身后追兵,水陆齐下,直逼冀州治所邺城。邺城遗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城北18公里处的临漳县的漳河岸畔,是一处重要的古都遗址,是殷邺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自公元前11世纪商王国灭亡之后,1500年前,这里再度崛起,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东汉末年起,历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6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26年。公元580年,邺城被毁,当时的相州、魏郡、邺县南迁至安阳城,安阳亦称邺。

    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此后,邺城一步步成为侯都、王都、国都。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他治河投巫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曹魏时建北邺城,东西长7里,南北长5里,外城有7个门,内城有4个门。曹操还以城墙为基础,建筑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曹操和他的儿子们在这里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为后世留下了“建安风骨”的美誉,是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东魏建南邺城,东西长6里,南北长8里18步。增修了许多奢华建筑,如太极殿、昭阳殿、仙都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